和田青玉籽料




此套玉印造型及雕工是戰漢玉器的風格, 但只有官銜而沒有年號, 只能估計為戰漢時期。


 


真正官印只能用銅,而不能用玉。但此套玉官印, 是一套有4個官印,實際是8個職銜。


 


估計是帝王死後,會將相關重要官職之印章入陵陪葬,表示帝王死後在另一個世界會繼續行使權力。





熊,在春秋戰國及漢代玉器經常出現,“熊足”已經成為文物考古的專有名詞。在漢代禮儀用器、畫像石出現有熊造型圖案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它的內涵寓意有祖先崇拜、吉祥、禮儀等級制度的含義。






《山海經》,其中“中次九經”曾說:“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啟而冬閉,是穴而冬啟夏閉,乃必有兵。”意思是說,有一座高山,叫熊山。山上有很多洞穴,這是熊居住的地方,同時,也是神仙出沒之所,夏季的時候,這些洞穴大門敞開,冬季的時候,則洞門緊閉。如果冬季洞門大開,那就會出現兵亂兵禍,天下大亂。可見熊能通神,能決定人間禍福。雖然這只是個古代神話,但楚國的國君卻實實在在是黃帝的後裔。





《史記·楚世家》明確記載:“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楚的先祖為顓頊帝高陽氏,有熊氏黃帝之後。因此熊圖騰在楚族先祖中有著很高地位,族群的圖騰,往往成為族群首領的姓氏。楚王的名號,大多冠以熊字,荊楚自穴熊至考烈王熊元止,共46代君王,以熊為名的有29位,前後綿延千年。《左傳》載有楚成王戰敗吃熊掌赴死的故事,與楚人同宗的夏人,也有祖先化熊的傳說。可見楚人以熊為圖騰,由來已久。




“熊”作爲遠古熊圖騰崇拜的形象保留在傳說之中,人們舉行祭祀、喪禮時,要借助熊皮具有驅除邪惡的法力。《周禮·夏官·司馬》方相氏條:“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率百隸而時儺,以索室毆疫”。




在漢代儺儀仍然流行,畫像石中熊有黃金四目的方相氏形象,具有逐疫驅邪的巫術神話作用;由於漢代普遍流行升仙思想,欲升仙必先驅鬼,熊的角色顯得非常重要。




“熊”以寫實的形式出現在商周時期,殷墟婦好墓發現了四件玉熊,有圓雕和浮雕二種,輪廓清晰,通體磨光,三角形狀熊首張目露舌稍稍擡起,前肢作蹲坐狀抱膝,造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熊的笨拙和憨態。




當古人生育時,視夢到熊羆爲吉祥之兆。《詩經·小雅·斯幹》曰:“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認爲夢中見熊爲生男的徵兆,所以夢熊之喜賀人生子,熊被作爲雄性的象徵,表現出男子的陽剛之氣。熊在自然界的地位最爲尊崇,熊作爲猛獸,在傳說中被賦予人類雄壯勇武的精神品格,成爲勇猛精神的化身。《楚辭·天問》:“焉有虯龍,負熊以遊?”古代龍爲鱗蟲之長,有角曰龍,無角曰虯。無角之龍,竟由熊負之,可見古人心目中熊是陪伴和保衛君王的侍從。




漢代尊崇尚武精神,擁有不同動物形象符號者具備特殊的地位,代表了各自的等級。《古今注》曰:“武帝天漢四年,令諸侯王大國朱輪,特虎居前,虛兕右麋。小國朱輪畫,特熊居前,寢麋居左右。”由此可見,動物裝飾作爲表示特殊地位和身份的標誌,在出行時有“虎”、“熊”等圖案。《後漢·輿服志》記載:“公列侯安車,朱斑輪,倚鹿較,伏熊軾,皂蓋。”意思是一輛安車上有“鹿”和“熊” 的動物造型,“鹿”立于車之前兩藩外側,“熊”在車前作爲橫木。


 


漢代的熊車,專爲王公、列侯乘用。 







從漢代中原地區和南越國發現的“熊”圖案觀察,“熊”在整體上具有重頭不重尾的對稱性,有首無身,在刻畫“熊”前掌方面具有出神入化的作用。車馬的“熊”標誌作爲地方諸侯等級亦擺在了重要位置,熊飾顯示出“熊”具有陪襯國君的地位,並成爲漢代禮制中地方諸侯國最高等級的一個象徵。


漢承楚風,漢人崇熊。從曾侯乙、馬王堆這些楚漢墓中,我們可以領略一二。









左右郎中之印



左右外郎之印



左右尚書之印



 



左右佐郎之印




古人雲:“國之大事,在祀及戎。” 在中國古代,祭祀是各部落族群之中最大的慶典活動。祭祀時一切用品都應是當時人們所能找到的最好材料來製作的。因此,最早古人使用于製作禮器的材料大部份就是玉。玉禮器通賞分爲六器。按《周禮》中記載:“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故知六器分別是壁、琮、圭、璋、琥、璜。



六器”(璧、琮、圭、琥、璋、璜六種玉器)
玉璧
玉璧的用途一是作禮儀器,一是作裝飾品。作禮儀器是由於
古人認爲天圓地方,因此用璧來敬天、祭天,如《周禮·鄭注》
所說“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圓象天,琮八方象地”。
作裝飾品就把它穿線綴於身上.
 
玉琮
玉琮,後世又稱“輞頭”。其用途,一向以爲就是“以黃琮禮
地”的禮器。但自從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後,這種戰國
秦漢間經師們的附會就不足爲憑了,有的學者根據其造型和
紋飾特徵,推測其爲巫師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種法器,帶有強烈
的原始巫術色彩。其具體使用方法還有待考證。玉琮在商周
還常見,在戰國兩漢以後,就很少見了。其用途也被納入儒家
的禮儀系統中,成爲禮器或葬器。
玉圭
玉圭是一種上端爲三角形或直平,身爲長方形的玉器。古代
玉圭用以祭方位神,還用以區別等級和作符節等職能。戰國
時玉圭和玉璋最爲盛行,其後由宋直至明清,歷代均有製作。 
玉璜
玉璜是一種弧形的玉器。漢制稱“半壁玉璜”,但常見出土的
玉璜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彎弧兩端有小孔,往往出於墓主
領下,可能用於佩帶,故有“佩璜”之稱。 
 玉璋
玉璋是一種扁平長方器物,一端斜刃,形狀半邊圭。玉璋始見
於龍山文化,盛行于商周。璋與圭一樣曾爲禮朝區分等級的
器物,春秋以後趨於少見。 
 玉琥

玉琥是刻有虎紋或形似虎紋的玉器,殷商至漢代常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璽迷 - 美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