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眼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課。新上路者往往像一個躊躇滿志的獵人,剛愎自用,趾高氣揚,無視路途荊棘密布,野獸出沒,滿眼只有獵物,沒有危險;而長途跋涉者遭遇過蛇咬,變得縮手縮腳,常懷井繩之虞。其實這門課程的複雜深奧超出任何初學者的想象。


 


現在很多人都買古董作投資, 只想著收藏品的升值, 撿漏買了國寶一夜暴富, 而沒有真正地學習知識。防止打眼,戒貪極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認真地學習各類知識。請大家珍重經驗之談,切膚之痛。勇於面對收藏之路的荊棘乃至陷阱,關鍵是事後的總結修正。不要單是聽別人上當的故事,而是要弄明白 "有買錯,無賣錯,是至理名言" 的道理。




 


直徑39cm



碟中間的圖案一龍一鳳是抄襲故宮博物院的一個斗彩花瓶的中心圖案, 利用相片在電腦放樣。



因為相片的解像度不夠清晰, 鳳頭都走了樣, 特別難看。(為什麼當時看不出來?? 唉! 書到用時方知少。)



龍也是有其型無其神。



蝙蝠紋畫法呈現現代特徵, 此碟底款是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 如果是真的, 是雍正官窑瓷器, 官窑器的蝙蝠紋畫法是要根據特定的圖案來畫。


下面post 2張 故宮博物院的蝙蝠紋給大家參考。




書籍介紹: 明清瓷器紋飾鑑定  作者:鐵源


書本內的瓷器全部都是故宮博物院&博物館的, 是最標準的瓷器,我見過朋友的一份 appraisal report, 美國最著名的appraiser 都用此系列書籍作為 reference。


我見完 report後, 馬上去把此系列書籍訂回來作reference。


另外-馬未都先生的書籍, 我也是非常喜歡。他把苦澀的收藏文化寫得簡單易明, 又有趣。是值得看的上品書。



 

底款抄襲成份明顯, 但仿得不錯。


參考資料 :


雍正青花楷書款特徵:


1.  雍正官款特徵是款字挺立俊美, 結體方正均勻。


2. "製"下"衣"字的首晝點和第三晝撇一筆寫成。 "衣"的豎勾和短撇雖然分二筆寫成, 但收筆處相接連成一線。


3. "雍"字上面首點為短豎且向傾斜。



鬥彩



鬥彩瓷,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的名貴品種。其彩繪工藝要比其他彩瓷品種複雜,它首先要在潔白的坯胎上用青花勾畫出紋飾的輪廓線,施以透明釉入窯經1300℃高溫燒成後,再在輪廓線內填以不同紋飾所需的各色彩料,再次入窯低溫燒彩,這樣才能成爲一件完美的鬥彩瓷。或者是以青花繪主要紋飾,然後在釉上用其他色彩點綴拼湊其餘紋飾,所以在一些早期的書上也有叫填彩覆彩點彩的。 由於彩繪方式分釉上、釉下彩兩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稱為「鬥彩」或「逗彩」。

  鬥彩始燒於明代成化時期,成化鬥彩開創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色彩相結合的工藝,尤其是那釉下緊貼胎體幽豔濃麗的青花,透過潔白的釉面所閃耀的迷人光彩,與釉上絢麗燦爛的彩繪遙相輝映、爭奇鬥妍,令歷代鑒賞家讚歎不已。

  成化鬥彩由於其彩繪精細,是陶瓷史上最為名貴的品種之一。然而若從鬥彩的發展和成熟技藝來看,還應首推雍正鬥彩。清代雍正時期,由於粉彩盛行,出現了釉下青花與釉上粉彩相結合的工藝,豐富了鬥彩的表現力。雍正鬥彩在明代成化鬥彩的原有基礎上,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裝飾,形成了鬥彩加金、鬥彩加粉的新品種,這是重大突破。雍正官窑瓷器达到中国历代官窑器之顶峰,而斗彩又是雍正之名瓷。

  雍正鬥彩不僅釉彩更豔麗,而且諸色皆有濃淡深淺之別。釉上所施彩料更是嚴格地填在輪廓線內,幾乎沒有一筆超出框線,具有與工筆畫相似的藝術效果。此外,雍正鬥彩還在原有紅、黃、綠、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紅、胭脂紅、藕荷、玫瑰等各種顏色,可以說是集歷代鬥彩之大成。


   鬥彩瓷器最關鍵的技術還在於填彩,清代製品的填彩,嚴格而謹慎,刻意追求細膩的筆法和工整的構圖,每一筆都填進青花輪廓線內,沒有絲毫的溢出現象,整體風格較明代拘謹工細,缺乏明代那種自然的隨心所欲的發揮。 
  雍正時期施釉工藝比康熙時期有很大的進步,彩料的提煉更爲精細,並開始在鬥彩中使用渲染法(屬於比較簡單的渲染)。用彩方面,一般顔色都比以前略爲淺淡,所以雍正時期的鬥彩色調柔和淡雅,同時此時鬥彩中還偶爾出現了點綴粉彩的情況(即鬥彩和粉彩合繪,但粉彩所占比例非常小),突破了過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創造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結合的工藝。同時還十分講究釉上彩的多樣化,往往在圖飾的一朵花內添以黃、紫、綠、紅等多種顔色,使鬥彩顯得更加豐富豔麗。


 雍正時期的繪畫繼承了康熙晚期的風格,但比康熙繪畫更爲精細,也比較注重章法。鬥彩紋飾的佈局和添彩有獨到之處。這個時期釉下以青花勾線後,能把各色細潤的彩料準確地填在框線內,施彩薄而淺淡,添彩很少溢出青花輪廓。花紋圖案規整,筆法精細纖柔且清秀典雅,裝飾以繪畫爲主,各種畫面都有一定的特點,圖案工整精細,風格趨於清新淡雅。


  在造型方面,碗盤類器物都非常精細、規整,多數的底足都製成光滑而滾圓的泥鰍背狀。


  雍正時期的器型以線條秀美著稱於世,爲後世仿製者所無法追摹。一般器物的轉折棱角處製作得自然柔和,不似康熙時期那樣挺拔生硬,所制器物的器壁一般要比康熙時期的薄一些,胎體迎光透視則瑩潤無瑕,有的略顯青色,所以器物的造型特別精致秀巧。


  在款識方面,雍正時期的瓷器款識比較普遍,也以青花書寫款最爲常見,整個雍正時期瓷器年款筆畫規矩,橫平豎直,字體都比較工整秀麗。官窯年款一般常見的形式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加雙藍圈款,也有六字三行楷書加雙藍圈款的;還有個別不帶邊框的年款,也是六字三行。另外在雍正初期個別器物上還有書“雍正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的,這種篆書款在雍正以後逐漸開始流行。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匾橫年款。雍正年款的位置絕大多數也是在器物的底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璽迷 - 美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