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話說:好玉不作舊,原因之一是舊玉中好玉非常少,仿之工大價格高;其二,好玉不易沁色.蝕染的色是浮色,浮在表面,沒有舊意。所以好玉不作舊。作舊的玉都是次玉,有綹裂或含雜質的玉,質地粗糙,軟硬不均,蝕變的沁色深淺不一,可深入內部,有與古玉同樣的沁色效果,所以作舊多以次玉爲主。


仿古玉器的主要原料 : 岫岩玉、青海料(甘肅玉)、俄羅斯白玉。



公斤的一級和田籽料價格超過100萬元人民幣,而同重的上等青海玉充其量不過上萬元, 百分之一的價錢。玉質次之,而價錢也次之。而且在被開採、使用年限上,前者是“爺爺輩”,後者不過十數年光景。試想,斷代爲漢玉的作品怎麽有可能是用青海玉製成,也就是講用青海玉之類加工而成的玉器必定無疑是新品。





拿在手上看刀工”。玉不雕,不成器。古代由於生産力十分低下,雕琢玉器只能用解玉砂來研磨。而現代工藝是用高速旋轉的雕機,由於轉速不同,肯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同的痕迹,特別是陰刻線等尤爲明顯。這些細節 一 : 是由於加工手段不同,二: 是經濟利益驅動,往往是無法兼顧的。即使仿品爲了達到“做舊”目的,總是省去最後一道打磨工藝———用布殼抛光,使整體作品呈現“舊氣”,但是我們還是能從這些最細微處明察秋毫。



仿古玉器的始作俑者往往是研究與製作分工,研究者可以熟知各時代作品的特徵,但那些不懂研究的工匠們只會製作,有時爲使産品易銷,會刻意追求視覺上的美觀,這樣“畫虎不成反如犬”,製成的作品容易辨別。而一些仿古高手則不惜工本,自己集研究設計和加工製作爲一身,改進生産工具,例如用轉速很慢的玉雕機精工細作,以求與舊玉器同樣的加工效果,最後又耗費大量時間進行打磨,確實惟妙惟肖,與舊品難分伯仲。但這些費力的仿古玉,成本高昂, 所以只主攻拍賣市場。但古人“君子無故不去玉”。以傳世品爲例,由於長時間佩戴在身,經常把玩,加之人體的分泌物、空氣的侵蝕、雙手的盤摸,經年累月,在玉器表面特別是鏤雕處所形成的濃厚包漿,這是仿古件所難仿製的。





作偽方法 :


酸、堿蝕“泡”是常用的方法。主要原料是氫氟酸、硝酸和硫酸等,一般方法是用含十分之一的氫氟酸溶液,將器物浸泡4--10個小時左右,拿出後即有了所謂白灰皮。



在浸泡前用蠟將不需作灰皮的地方封上隔離,就有所謂的 "開窗", "見地"。



淺吃一道酸或堿後,再經過打磨、抛光,充當半熟水坑貨出爐上市殺人,異常厲害。專門針對喜歡用熱水泡玉看是否出灰的玩家。這種做舊方法,因在毛坯上淺吃一道酸或堿,後經過細工打磨,而又經過滾桶密封加水研磨材料和小鋼珠相隔抛光,已經將酸味道消耗不少。再經過濕墓葬土對陰刻線內酸鹼化的地方泡養。所以,即使用熱水過灰也沒有太大酸堿味道出來。


這樣的作舊玉器,往往需要用我們日常使用的保鮮紙包好,擱置時間長點後打開再聞其味道,往往是可以嗅出化學作舊端倪的。



人工做的沁就是薄薄的外邊一層。乾澀,無自然脈象,無漿感。


而自然沁, 有濃淡,有深淺,由外到內, 由內到外,那是大自然的神奇之手才能做成。



“糊”:


新做的仿古玉感覺上舊味不夠,火氣太大。所以最後這一道工序,把泥土和成泥水狀,糊在玉器上,待幹後再用布或刷子把表面凸出來的泥去掉,剩餘的讓它留在縫縫裏,看起來像是出土的一樣。


真品凝結泥有層次漸變,微觀呈珠團粒狀,是地下水蒸發凝珠態。



仿造的灰皮是出土古玉的特徵之一,但如果是出土古玉, 怎會一點沁色也沒有???


“有灰就有沁”,這是行裏普遍認爲的觀點。有灰皮的玉器,灰皮下面會伴有各種沁色,而且沁色過度都很自然、變化也很豐富,這是由於水分子結構散失厲害,沁色更容易侵入的原因。把它放到水中觀察,這種現象非常明顯。


假貨一般不會兩者兼顧


考古發現證明:出土的玉器如果埋在地下超過一百多年就會産生沁色,所以出土玉器幾乎都有沁色,很少例外。當然,受沁的速度還要視玉質本身的質地以及坑內環境而定。玉質好的,受沁就慢;玉質差的,反之。幹坑、水坑受沁較慢,濕坑、坑內物品腐爛厲害的,受沁較快也較嚴重。


 



人工染色。


機械抛光,呈賊光非柔潤內斂的漿光。



 


岫玉, 人工做舊。玉材不是戰漢時期的玉料。


仿戰漢,但無戰國期鋒芒畢露,又無漢代之雄渾。仿得軟弱無力。



著色時先將器物加熱後,在需加色的地方塗上顔料,深淺視需要而定。


一般添加的顔色有紅、黃、黑和咖啡色等幾種。如加紅色時用鹼性橙(俗稱塊子金黃),亦有用朱砂的;加黃色就用高錳酸鉀,做出的黃色稱爲鐵銹黃;加黑色就用硫化汞或-般黑色染料。


(蝕染的色是浮色,浮在表面。)



泥非凝結,是粘泥,分佈位置隨意。


沁色是乳白,乳白層次過渡應淡乳黃,然而此平面沁色分佈錯區,浮表。


機械抛光,呈賊光非柔潤內斂的漿光。



硃砂入土時是由上至下洒放, 一般在正面朝上;如果像此圖, 在身體側面, 是人為粘上。


 


現在的仿硃砂(紅色物)經檢測非硃砂。 是現代化學製品, (硫化汞(HgS)。


 


人工染色。沁色嚴重但沒有沁門, 無過度, 也沒有對應的質變



人工染色。沁色嚴重但沒有沁門, 無過度, 也沒有對應的質變



做假者也從玉質材料上做手腳。他們利用初入者經驗不足,用其他類似玉質的材料冒充玉器,改頭換面,以假亂真。大致有三種情況:



1
.以石充玉。如用馬蹄筋、壽山石、艾葉綠等質地細膩的石材來冒充白玉、碧玉等玉質材料。檢驗玉與石的最簡單辦法,用小刀在其邊緣處,輕輕刻劃一下,如有明顯切刀痕迹的是石質材料,真的玉質堅硬,硬度達665級,一般金屬刀具根本不能刻劃得動。



 


2.以玻璃充玉。如用玻璃瑛石之類冒充翡翠白玉、水晶等,這類玻璃仿製品,用內眼能觀察到裏面有料泡,在花紋邊緣處能看見其有磨砂細粒,結構排列疏鬆,缺乏玉質的緻密和堅韌性。



3
.合成玉 - 以高分子材料壓模替代。這類假玉沒有經過科學儀器設備的測試一般難以識別,關鍵看器表有無天然玉紋和玉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璽迷 - 美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