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玉仿製工藝介紹,“古玉”是怎麽造出來的


2008-11-16 17:19


轉貼自 : http://hi.baidu.com/caobingwei/blog/item/0240fc01b98b9f097aec2c01.html


加插仿古玉器的圖片屬於私人擁有







經朋友介紹,記者結識了經常在張店各文化市場擺攤賣古玩的牛酩(化名)。他攤位上的古玩多種多樣,從明代的銅器到民國時期的玉器、瓷器,可以說應有盡有。據牛老闆說,這些古玩大多是他從農村“撿”來的。
   “怎樣才能將古玩收上來呢?”在征得牛老闆的同意後,3月18日,記者隨牛老闆一起,到農村體驗了一回古玩收購。
    9:00許,經過2個小時的顛簸,記者隨牛老闆來到位於臨淄區


,牛老闆邊走邊說:“盛世收藏。現在大家豐衣足食,有了錢就搞收藏。收藏的人多了,大家就都到農村去收古玩。現在古玩不如以前那樣好收了。”
    一進村,就有人跟牛老闆打招呼:“牛老闆,這麽早就來了。”
    記者禁不住問:“村民好像跟你很熟啊?”
    “我一般每星期來一次。”
    挨家挨戶轉了半天,一無所獲。10:40許,牛老闆來到位於村子中央的一戶人家,一名60多歲的老大娘正在院子裏洗衣服,院子西邊有一個雞棚,3只母雞正在一個青花瓷碗邊吃食。
    牛老闆說:“大娘,家裏有不用的舊東西嗎?拿出來給我們看看,我們是收舊物的。”
    老大娘看了看我們:“是不是收破爛?你們都要什麽?”
    牛老闆笑了笑說:“什麽舊物都行,舊家具、舊食具、舊字畫都行。”
    “你等等。”老大娘說完轉身進了屋。過了10分鐘左右,老大娘拿了一個桃形的青銅茶盤出來。
    牛老闆趕緊問:“大娘,這個茶盤你賣多少錢?”
    “少了100塊不賣,我們還用著呢,挺結實的。”
    “我給你200塊,你再把喂雞的那個青花瓷碗搭給我,200塊錢能買好幾個這種青花瓷碗。”
    “好的!好的!”老大娘急忙答應著。
    出門後牛老闆說:“這家裏沒有年輕人,就一老太在家,不懂行市才這麽便宜賣給我。其實,光這個青花瓷碗也不止這個價。”
    下午,記者又隨牛老闆到另外一個村子轉了轉。一天下來,牛老闆一共收了4件東西。
    “收的東西怎麽這麽少?夠賣嗎?”記者問。
    “現在不如以前好收了,以前100元能收到的東西,現在得多花200元才能收到。”牛老闆告訴記者,現在收古玩的人多了,價就擡上去了。而且現在村民的收藏意識都增強了,你去收,他就知道這個東西值錢,便宜了他不賣。
    “唉,現在農村的古玩也不多了。”牛老闆無奈地說,“收古玩收了這麽多年,東西都收得差不多了,要維持經營,就只能靠仿造了。”


 




 







    牛老闆在淄博新世界商業街附近租了一間民房,這間房子就是他仿製古玩的小作坊。
    在農村奔波了一天,3月19日上午,牛老闆在小作坊中休息,順便仿製些古玩,記者則在一旁“參觀”。
    牛老闆的小作坊裏有股怪味。屋裏十分淩亂,地上堆放著各種工具、玉器、瓷器、銅器和字畫,有的器件鏽迹斑斑,有的則比較新。
    牛老闆搓搓手笑著說:“這屋子是用來仿製古玩的,我出售的東西大多數是從這裏出去的。”牛老闆拿出一對白玉貔貅,一個雪白嶄新,另一個卻有紅色紋路,顔色也不鮮亮,色彩很柔和。
    牛老闆說:“這對貔貅都是上個月雕出來的,怎麽樣,看著大不相同吧。”
    記者問:“這是怎麽回事?”
    牛老闆說:“這些紋路叫沁色。入土的古玉因爲長年受地氣、礦物質等的浸染,許多玉質顔色發生變化,出現了斑、水銀沁等土鏽斑沁,這種顔色變化叫‘沁色’。”
    牛老闆告訴記者,沁色是鑒定專家辨別是否爲古玉器的重要依據。所以,有沁色的玉器才能賣高價。


 



   


"怎麽沁色?”記者好奇地問。
    “沁色也有很多名目,上色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比如這只貔貅的沁色就叫棗皮紅,要先褪光,再上色。”牛老闆說完,拿出一包麥麩,開始磨擦玉貔貅:“新雕琢的玉器光澤太強,缺乏古玉那種柔和的光澤,要用麥麩的油脂均勻褪光。”磨擦了大約1個小時後,貔貅的光澤就變得柔和起來。
    牛老闆走進廚房,在炸鍋里加上油,油熱了以後,他把貔貅的尾部放進鍋裏開始炸。
    “這叫提油法,哪部分上色就炸哪部分。用油炸的時間長,玉器就呈紅色,時間短就呈橘紅色。要染成棗皮紅,炸30分鐘就差不多了。”30分鐘過去後,這只貔貅就變得完全沒有了新玉器的影兒。
    牛老闆又拿出一 塑膠袋 薄泥,他說:“這是屍泥(古墓中屍體、衣服等腐爛後與泥土混成的薄泥)。很多出土的古玉上沾著屍泥,我就將這種泥抹在玉器上,有了這層泥,價錢就升不少。”
    “給玉器上色還有好多方法,比如,把舊棉花泡濕後包玉,用小火燒烤,燒到火紅時再用水澆,再燒,再澆,一直到黑色入骨。瓷器仿古最麻煩,高級仿品需要到窯中燒。我這裏也只能在新瓷器上弄些鏽斑,上上色。”
    在牛老闆的小作坊裏,記者還發現一些奇形怪狀的玉器,說不出像什麽,玉器上面還有“血斑”。記者問牛老闆:“這是什麽?這麽奇怪。”“這是胡亂雕出來的,故意雕得奇形怪狀,賣給那些獵奇的人。有些人認爲玉器越奇怪越有價值。”
“其實這樣還不夠。”牛老闆笑著說,“還有種很血腥的方法。”


 





   


牛老闆從廚房裏拿出了一條生羊腿,用一把尖刀把羊腿後側割開,將一塊塊怪玉塞進羊腿裏,最後用針線縫上。
    “半年以後拿出來,這玉就成血玉了。”牛老闆邊洗手邊說,“記住,一定要用新鮮的生羊腿,如果是活羊就更好了。也可以放進死貓、死狗的腹中,只要有血就可以。這樣做出來的血玉,價格就提上去了。”
    牛老闆拿出一個青花瓷的大碗,然後又找來一塊狗皮,開始用狗皮磨擦,磨擦一段時間後,瓷碗的色彩就變得黯淡,並開始出現劃痕,“想把瓷器做舊要有耐性,得用狗皮磨擦很長時間。還可以用茶葉水煮,或者在上面塗上醋。”
    牛老闆又拿出一些黃土,然後同雞蛋清一起和成泥,糊在瓷碗上,“3天後把泥弄下來,瓷碗上就會出現土鏽。”但牛老闆說,這種仿製古瓷器的方法太小兒科了。高級仿製者會在民國或晚清的白胎瓷器上進行彩繪,或者將古瓷碎片拼裝成新瓷器,還有就是將破損的古瓷器修補好以後回爐,重新燒制,這些仿古的手段都是高深莫測的。


 






市場銷售需要“心眼兒”

    3月20日8:00許,記者隨牛老闆來到淄博新世界商業街,跟他一起銷售古玩。從農村收購的古玩跟仿製的古玩放在一起,幾乎看不出它們的區別。
    出攤不到10分鐘,牛老闆就來了買賣。一名穿著運動裝、大約60歲的老先生來到攤上問:“你這個貔貅怎麽賣?是前清的吧?”老大爺看中的貔貅,就是前一天才做好的仿製品。
    牛老闆:大爺,您能看懂這東西嗎?
    老先生:我呀,多少懂一些,看這個不便宜。
    牛老闆:大爺,既然您識貨,我也不跟您要謊價,這樣吧,給您個收購價,800塊。
    老先生:行。9:00以後給你送錢來,我現在身上沒帶這麽多錢。
    讓記者吃驚的是,9:50許,老先生真的拿來800元,買了個仿製的玉貔貅。
    老先生走遠以後,牛老闆說:“其實,我還真不想把貔貅賣給他,那麽大年紀了,黑人家錢良心上過不去。”
    “那爲什麽不跟他說明白?”記者禁不住問。
    “這你就不懂了,這種人對古玩一知半解,就覺得自己有火眼金睛,老覺著自己水平高看不走眼。”牛老闆說,“你要是跟他說明白了,他還不樂意。認爲你不懂裝懂,駁了他的面子,下回他一準不再來買你的東西了。這種人是最易上當的。”
    一天下來,牛老闆一共賣出去3件古玩。其中一個中年人花1500元買了一張“明代古畫”。牛老闆說:“現在有些暴發戶,發了財就附庸風雅。這種人有的是錢,所以給他們開出的價錢比別人高,反正他們也不在乎。”


 






仿製古玩遭遇法律真空

    對於仿製古玩和銷售仿製古玩是否違法,國家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淄博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副局長張光明告訴記者:“仿製古玩在我國已經産業化,這種工藝品本身不存在違法的概念。但不可將仿製古玩說成是真的古玩進行銷售。”
    因爲仿製古玩不屬於假冒僞劣,工商部門對此無能爲力。淄博市工商局市場管理科副科長張高連接受採訪時說:“這些仿製品出售時,要不要告訴顧客這是個仿製品,國家法律中並沒有規定。正是存在這樣的法律空白,致使很多經營者把仿製品說成是真品欺詐收藏者。而工商部門由於缺乏必要的古玩鑒定能力,在管理上顯得力不從心。”
    把贋品說成是真品帶有欺詐性質,這是否構成詐騙呢?山東齊勝律師事務所的邊昌波律師告訴記者,根據國家法律中的有關規定,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即構成詐騙,而一般出售仿製古玩的最多不會超過1000元。
    有些購買了仿製古玩的消費者找到公安部門,但一則沒有任何發票和收據,二則銷售者大多會說“我沒說這是真的啊”。因爲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公安機關在處理這種案件時面臨取證難的問題。


 





特殊行規“包庇”仿古

    古玩交易是一個特殊行業,按其行業特點,在交易中按約定俗成的職業習慣,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行規行約,並爲業內人士一致公認和長期沿用,其中最主要的行規就是在古玩行業“不打假、不三包(包退、包換、包賠)、出售贋品不算騙人”。
    牛老闆說:“古玩市場普遍不贊成打假,因爲古玩市場真假並存,這是從古至今就有的。甚至有人說,古玩要打假,市場上根本無法操作。”這些約定俗成的行規致使大多數上當受騙的消費者只能抱怨自己眼力不好。
    淄博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的張光明副局長提醒市民,不要存在“撿漏兒”的僥倖心理。其實真正價值連城的古董大多被國家收藏,市面上很少出現。“撿漏兒”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幾率是非常小的。能“撿漏兒”的人大多數具有很高的收藏修養。(a9)文/本報記者孫軼群薛忠瑜 圖/本報記者 薛忠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璽迷 - 美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