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挑剔的客人, 我看中的玉器, 必然要借回來把玩3,才決定購買與否。因為高古玉精品比較罕見,也比較昂貴; 如果是真古玉, 真金不怕紅爐火,也不怕任何測試。老板娘也是明理人,加上都是相熟的, 所以都接受了我的行徑。(所以我很少去新古董店購買)


 


我借玩3天是因為現在的仿古玉器層出不窮,我必需在3天內測試真偽。以下是必需動作:


 


1. 手到: 就是採用各種方法對初步認定的玉器加以檢驗,用手感覺玉的重量,用小刀刻玉檢驗玉的硬度(試刀),來推斷玉的材料。


試刀 -雕刻師常說的吃刀不吃刀,吃刀的,玉就軟,質地相對就差;也比較大可能是仿古,質地軟會容易雕刻及受沁,仿古者是取易不取難,加上玉質上乘的,本身已經能夠賣好價錢,不需要用作仿古。 不吃刀的,硬度就高,質地相對也就越好。所以吃刀的,我都會退回。


 


2. 眼到 : 進一步仔細檢查它的材料、器型、紋飾、雕工和沁色,經綜合分析後,初步認定它的真僞。


 


3. 鼻子到: 如果聞到有化學氣味那就絕對是僞古玉無疑。


 


有時會進一步再做出灰。出灰是鑒別出土古玉的有效方法,古玉長年在複雜土壤環境中浸漬,有些玉周圍的土壤物質會微觀進入玉質肌裏,所以表面看來已很光滑整潔的古玉,如果放在70-80度熱水中,由於熱漲冷縮原理,玉與浸入的物質膨脹係數不同,在古玉表面會出現一層厚薄不一的"".但是由於地質環境和埋藏時間的不同,不一定所有古玉都出灰,出灰多少也不同,不過出灰的一定是古玉.





但最近有中國網友說已有做僞古玉仿出灰現象,用巨毒化學品處理後,也有出灰現象,但其灰厚薄不自然,有異味。 為了求證,我特向老板娘借了2件仿古玉回來。我一向都是只借精品,老板娘有點不好意思地問我 "2件很粗, 你肯定借嗎?" 我不好意思明言, 就說 "價錢平宜,想看看."


 


老板娘很老實,仿古玉器是真古器的三分之一價錢。



此件擺件, 普通人猛一眼,會以為是古玉。有沁色,很古舊的樣子。


 


青海玉料, 原生態玉料色而非後天沁變狀態,無表裏對應質變。




青海玉。


 




機械工, 貔貅的形制不對, 飛翼應該是雕刻在身上, 但錯誤地長在此擺件的頭上,屬於臆作古玉



青海玉産於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線一百余公里的高原丘陵地區,屬於昆侖山脈東緣入青海的餘脈。是1994年才開發出來的玉石新寵。由於地勢低、開發方便、交通便利、價格低廉,因此,對於造假者有非常大的誘惑力。


青海玉的開發利用是件好事,對豐富玉文化市場十分有利。問題的癥結是青海玉已成爲作假和田玉的又一替換。




近年來在玉器市上較多見的號稱和田玉新舊白玉,其實玉材大多是青海玉(俗稱青海料),青海料是市場上假冒和田玉的主要原料之一。青海玉雖然與和田玉同屬一個山脈,但由於諸多地質環境因素,使得它與和田玉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青海白玉,無論玉質玉色都遠遜于和田白玉,但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難分辨的,使得很多人都信以爲是和田玉。青海玉有多種顔色,白色﹑綠色﹑灰色﹑灰白﹑白中夾黑等。


 



青海玉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製品佩戴久了,或被陽光經常暴曬,就會變色,就會變得乾澀無味。



青海料的特點:一是“幹”無油潤度,二是“白”;三是“透” 大多呈透明狀。青海料更多見疏鬆的類型,容易上色,不好打磨,容易出橘皮,容易黯淡。 



玉料新而亁澀缺乏水氣,無內斂精潤寶光。沁無過渡,不自然,即所謂“死沁”。


 


而真正的古玉, 減縮質變過度自然, 工法老道一眼老, 有自然態皮殼包漿。





巧用玉料的原生態玉色, 而非後天沁變狀態,無表裏對應質變。



機械工。




此擺件應該是作仿時泡入高溫黑油中,但沁色只浮在表面。有提油,越盤越暗的感覺。




坊間有一招用來區分“青海”與“和田”。和田玉有個很有趣的特徵,就是它有類似人類皮膚一樣的細小“汗毛孔”,是和田玉本身結構特徵給人形成的外在感覺,而青海玉則沒有這樣的“汗毛孔”。這個比喻很形象,又直觀,大家可以用放大鏡仔細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璽迷 - 美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