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 及價錢資料來源 : http://auction.artxun.com/listk42apmziys1on1.html


文章轉自 : http://www.lianchengji.com/article-635.html


 


和田古玉收藏家唐傳慶談收藏



發佈日期:2010-12-13


 


  他在歷經24年的軍旅生涯之後,于90年代初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其業餘愛好是喜歡收藏。在長達20多年的業餘收藏實踐活動中,憑自己幾乎傾其所有的實力、運氣和不斷增強的眼力,先後收藏並擁有了數量相當可觀的精美藏品。有許多的藏品曾被有關專家學者和藏界資深大家評價爲“文物級高端精品”。有的專家學者和藏界資深大家曾盛讚其:“是一個特別有玉緣和特別幸運的人;是一個精品抄底和身價不得了的人;是上海灘藏龍臥虎收藏界裏的資深收藏家……”。


  本文收錄了他對和田古玉收藏細水長流的一些心得,現呈出與廣大讀者們交流。


  我的收藏理念是精品至上,特別是在玉器收藏方面,長期堅持著非和田玉料的玉器不收不藏的原則。這樣不但保證了我的藏品中精品、珍品和極品居上居多、永久具有收藏、鑒賞、研究價值和保值增值外,而且也最有效地防止了僞劣古玉進入藏門。說到古玉的收藏鑒定辨僞,主要包括看材質、看神韻、看器形、看做工、看紋飾、看包漿、看沁色等,這無疑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但由於每個人的經驗、悟性、理解、學識的深淺不同,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歷來就存在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但是“因材施藝”,“好玉必好工,好工必好玉、好玉不作僞、作僞沒好玉”,“高檔料擱精工”等經驗之談,是千百年來奉行的金科玉律,是自古以來形成並總結出來的經驗和基本規律,也是專家和收藏家們毫無爭議的一個共識。在當前新玉與古玉價格差懸殊巨大、其他鑒定辨僞手段難以把握的情況下,可充分運用這一共識和遵循這一規律,把和田玉料的玉器作爲收藏之首選,這算是我的成功嘗試也是我的收藏特色。


  一些專家、收藏家和古玉收藏愛好者,看了我的藏品後,幾乎都會不約而同地稱讚我的藏品普遍精美,很有品位。會問是用什麽秘訣收藏到這麽多精品的,我的秘訣之一就是:“我愛古玉,更愛和田料古玉。收藏古玉,要牢牢盯住和田料,識古先識和田料,非和田料古玉不收藏”。





青玉螭紋出圭璧  長49.5cm 2011年 0.37m


 


  理由如下:1、和田料是古代王室貴族獨享壟斷之物。在古代,佩玉是有很多講究的,不同階層的人所佩之玉的玉料、器形、工藝等也是不同的,有著極其嚴格的禮制規範。例如在戰國時期,“天子佩白玉,公候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蒼玉,子佩瑜玉,士佩玫玉”。縱觀歷朝歷代,自發現和使用和田玉以來,無一不是只有更高級別的王公貴族才能有資格佩戴和擁有和田玉。對於當今的收藏者來說,只要看准是和田料的古玉,它必定是王室貴族之物無疑,它的級別一定很高,就要毫不猶豫地把他收藏起來。不論是從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來說,和田玉料古玉都是最有收藏價值的。


  2、和田料古玉必是精料、精工、精品。其在收藏實踐中,發現一個重要規律,自商周到戰漢,凡是和田料雕琢的器物,必是精工、精品。凡是和田料的器物必是子料和山流水料,非常精美珍貴難得。能見到是幸運的,能收藏到手就是幸運再幸運的事了。


  3、當今用和田玉仿古造假的概率微乎其微,收藏和田玉料古玉風險爲零,增值保值前景不可估量。俗話說“因材施藝”、“好玉必好工,好工必好玉、好玉不作僞、作僞沒好玉”,“高檔料擱精工”等,都是千百年來奉行的金科玉律。當下,我們只要對比一下和田新玉和古玉所面臨的基本現狀,就會進一步證明這一判斷正確性。一是和田玉資源面臨枯竭,而需求是永遠不會枯竭的,供不應求的局面越來越嚴重,二是價格持續上漲仍未見底。自八十年代以來,和田玉原料的價格一路上升,特別是和田子玉原料價值增長速度之快,實在令人驚心動魄,短短二十幾年,價格增長近千倍,沒有哪一種商品價格的增長速度可與和田玉子料相比。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寶玉石協會統計,2007年,一級白玉子料每公斤達100萬元以上,2008年,和田羊脂玉每克達10.000元以上,到了2009年每克猛增到20000元左右。而古玉的價格卻是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市場行情長期以來不夠看好。在這種價格差懸殊極大的情況下,試想,作僞制假者也好,仿古者也罷,他們會拿一塊身價昂貴和田新料去作僞仿古嗎?有這種可能嗎?值得嗎?事實上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他們是傻瓜,在大腦出了毛病的情況下,也許才會做出傻事。作僞和仿古的最終目的,都是爲了用最低廉的成本賺更多的利潤。當古玉價錢賣不過新玉價錢的情況下,作僞和仿古不但賺不到錢反而還要賠錢時,他們是不會做賠本買賣的。由此我們可以做出判斷,當下用和田玉作僞和仿古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既然如此,當我們在收藏古玉時,只要發現和認定是和田玉料的器物,十有八九就是真古玉,應當毫不猶豫地先買下來爲上策,暫時不要爲其他太多的顧慮而錯過了機遇。因爲在漢以前,根本就沒有仿古作僞這一說,那時的玉爲神玉、王玉,只有王室貴族才有資格用玉佩玉,那時,和田玉資源既充足又精美。到了唐宋,玉才開始逐步過渡到民玉階段,也正是從這時開始便有了仿古。不過,這時的仿古用玉,一般也是用的好玉。要是能買到古仿古也是不錯的運氣。當然,前提是必須具備足夠的識別和田玉的知識和能力才行。至於做工對不對,到不到代等問題可放到以後去慢慢地研究,慢慢地去爭論。他樂觀地認爲,只要確定無疑是和田料的古玉,一般來說,其他方面也都錯不了,因爲這是一條自古就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規律。在當今仿古造假泛濫成災、專家良莠不齊,甚至有些專家連玉種和真假都分不清的情況下,收藏和田玉料的古玉是最佳選擇。退後一萬步,就算其他方面仍有人堅持說有疑問,那也不要緊,只要承認是和田玉料就全值啦。




白玉螭紋出圭璧 長25cm 2011年 0.3m


 


  4、和田玉具有天地間最美特徵,底蘊深厚,寓意深遠、傳世永遠,無與倫比。只要有愛玉、尊玉之心和君子比德于玉之人,幾乎都能聽得懂、看得懂、學得會欣賞它的音容美貌。因爲世間所有的玉中和寶物之中,最美的,最動人、最有神性、最有靈性的,不過是和田玉,世所無與倫比。俗話“無玉不成國,無玉不成王,無玉不成寶之說舉不勝舉。它是玉中精英、衆玉之魁、國中之寶;它是天地之精華、山川之靈氣;它源於神山、孕于聖水;它具有質地堅硬慎密、色澤皎潔冰瑩、性情溫澤細潤、聲音清脆舒遠悠揚的特點;它呈現爲石、水和血的特性,像石頭一樣堅硬,像水一樣晶瑩,又像血一樣流布著人的精氣;它暗示光潔、溫潤、堅固、永恒等一切玉器的物理屬性,同時也隱喻美麗、年青、華貴、健康、驅害避邪、吉祥、財富、權利地位、道德純淨和靈魂的永生;在古代,玉字可解釋爲佩戴于王者腰間的那一個點狀飾物,它雖如此細小,猶如天地間的一粒粟米,卻散發出無與倫比的權力氣味,這是自然精英和人類精英的合二爲一,是玉和人的內在置換,人獲得了玉的自然靈性,而玉獲得了人的精神高度;和田玉和玉文化,歷來在政治的、經濟的、宗教的、禮儀的、道德的、藝術的等等活動中,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世上沒有哪種東西或者物品能像和田玉一樣,有8000多年的實物歷史和文字記載,也沒有什麽東西或物品,能替代和田玉這樣在全民族、整個國度都融貫在和田玉文化之中;今天的華人無論身在何處,依然尊玉、愛玉、藏玉、佩玉、玩玉欲罷不止,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這一古老、深厚、神秘、神聖的玉文化伴隨著人類的文明源源流長,滲透到了中國人的血液裏,展示了東方古國獨特的文化底蘊。


  我很堅定地認爲,收藏和田玉料的古玉器,就是收藏歷史、收藏文化、收藏藝術、收藏財富、收藏國中之寶。永遠不會過時,永遠地增值保值,永遠地寶貴。如能收藏到,人生之大幸也。


  我覺得人就要不斷的去提高自己,因此通過自學培訓和收藏鑒賞實踐知識的積累,考取了職業翠玉鑒定師資格。用自己的藏品、自身收藏鑒賞、把玩的實踐經驗和感悟,全方位多渠道地學習、研究、探索古玉鑒定辨僞秘訣的解讀方法,希望從紛繁複雜、衆說不一和秘不宣人的困惑狀態中,試圖尋找出古玉不容侵犯的根本特徵、規律、現象和本質。因此,我先後撰寫了“乘物以遊心、感悟收藏”、“和田玉料的古玉是收藏之首選”、“專家鑒定要大興慎之又慎之風”、“我對古玉鑒定辨僞秘訣的解讀”和“以身體之、以血驗之”、“感悟古玉真僞”等數十篇有關解讀鑒定辨僞秘訣的感悟、體會和論文。


 




白玉螭紋出圭璧  長30.6cm  2011年估價 2.1m


 


  衆所周知,從宋代開始,就出現了仿古玉,現代古玉造假更猖獗,由此給古玉收藏領域帶來了災難性的困惑。有人爲此吃虧上當,有人爲此鬱悶悲觀,有人爲此談古色變,有人敬而遠之、有人全盤否定,滿眼是假,根本不承認、不相信、不認可民間藏品。爲了尋求古玉鑒定辨僞的秘訣和秘招,有很多人爲此苦苦地思索、探尋與求教。有很多收藏人爲了給自己的藏品求得一個“權威”的說法,爲此既花了不少冤枉錢,還遭到了錯判等等。由於各種複雜原因的緣故,一些掌握了古玉鑒定辨僞秘訣和密招的人,往往都採取秘不宣人、秘不傳人,守口如瓶的做法。那麽,古玉鑒定辨僞到底有哪些秘招、秘訣和規律可循?又如何在實踐應用中來解讀?。對於這個問題,我經過長期的實物上手、“實戰”體會,潛心學習、探索和研究後,十分樂觀自信地認爲,古玉鑒定辨僞的那些秘招、秘訣,只要有興趣、有悟性,肯下功夫,有開門實物經常上手,長期堅持,是完全可以掌握的。乾今爲止,不論造假者怎麽玩花樣,其手段仍然是萬變不離其宗。真品的根本特徵,是造假者至今無論如何也是仿不出來的。只要善於發現和總結其基本規律,善於通過現象看本質,堅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緊緊抓住造假者仿不出、仿不像的關鍵環節,就抓住了最有效的秘訣和秘招。


 


  在解讀古玉鑒定辨僞秘訣的過程中,我堅持的立足點是,一是立足于解讀出古玉的不容侵犯的根本特徵、規律、現象和本質。因爲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運動和變化著的,在運動和變化中都有它自身的特徵、規律可循的。只要抓住了事物的特徵與規律,就等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二是立足于解讀出現代作僞所不能及的工藝和效果。因爲無論現代作僞手段縱有十八般武藝,仍有無能爲力的地方。三是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通過透過現象看本質,解讀出真假古玉的真假面目,四是堅持用自己的藏品、自己的親身實踐、自己的親身體會、親身感悟說事。


  在反復研究考證的基礎上,我對每一件藏品都完成了建檔立卡、拍照並撰寫出基本資料和特徵描述,輸入電腦,把實物保管鑒賞和電子文檔管理鑒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白玉螭紋出圭璧  長23cm  2011年估價 0.25m


  2009年9月,我首次報名參加全國性的高峰收藏論壇和交流展。首次亮劍,旗開得勝。2009年9月15日,經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專家委員會審定,我的藏品“羊羊得意玉擺件”、“羊脂白玉玉如意挂件”,入選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第二屆高峰論壇《海峽兩岸民間收藏交流展》。同時,和田白玉“羊羊得意玉擺件”還入選了本屆論壇《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展》集粹。


  2009年9月20日,經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專家評審組評審,我撰寫的論文《“乘物遊心”、感悟收藏》、和《和田玉料的古玉是收藏的首選》兩篇論文,入選第二屆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學術研討會,並編入《盛世收藏經典——第二屆中國收藏文化論壇文集》,由國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另有一篇《專家鑒定要大興“慎之又慎”之風》論文,也被編入論文集的《附錄:第二屆中國收藏文化論壇全國收藏文化學術研討會選送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評論文目錄》。據說“占了‘本屆大會共收到來自海內外論文183篇’中的3篇,是被審定106片中的其中2篇,是被‘選取了85位專家學者參加學術研討會’中的其中之一,占了再‘從85位中選取了在收藏各領域有代表性的60篇論文’中的其中2篇。創下了本屆論壇少有的一人同時入選兩件藏品、兩篇論文” 呵呵,所以 享有了《論壇》出席身份,又享有了《海峽兩岸民間收藏交流展》的貴賓身份。




青白玉螭紋出圭璧  長50cm 2011年 0.5m


  在本屆論壇的展示過程中,我的藏品普遍受到專家、收藏家們的關注和好評。2009年10月21日,一位考古專家對我說,“昨天看了你的藏品後,興奮了一晚上,真好”。當另一位考古專家得知我同時榮獲兩本優秀論文證書時,十分感慨地說:“我真羡慕你,一次拿了兩本證書,我一直想得到一本,到現在還沒有”。聽到藏友們這些話語,我很激動:十年磨劍酸甜苦辣,今朝亮劍厚積薄發。七朝古都競選珍寶,精品面前慧眼識寶。如意得意有緣入選,天賜里程碑奠基禮。我的玉如意和羊羊得意兩件藏品作爲精品而入選,是對我酸甜苦辣收藏經歷的一個最好的撫慰,證明我的心血和真金白銀沒有白花;是對我收藏成果的一個最有力的肯定,證明我已經擁有榮登國家級展臺的古玉藏品和實力;它還證明了我的收藏理念、學術觀點和收藏感悟已經得到了國家級權威學者專家的肯定和認可,並在盛世收藏——經典上留下了墨迹。


  經常會有人問我收藏的秘笈,我覺得我的收藏人生,源於與生俱來的興趣、愛好和夢想,夢想終於成真。成功於規劃、緣分、悟性、實力、執著和自信,規劃也終於變成現實。精于非和田玉不藏的理念和收藏原則。崇拜于古玉的博大精深與神聖。幸運於擁有可遇不可求的祖先遺存神聖珍寶。樂於鑒賞把玩的過程。視收藏爲文物保護責任意識的體現和實際行動。從而自以爲經歷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種境地。





白玉四靈紋出圭璧 長29.6cm 2011年0.6m


  至於說從事業餘收藏的具體原因,我認爲,縱觀人的一生,似乎人人都繞不過酸甜苦辣的經歷。但是,或輝煌或坎坷都終將似花開花落、過眼煙雲成爲過去。也有人說,回頭看看,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其認爲,不管怎樣,人生應該盡可能地去尋求幸福和快樂之事去做。而這種幸福和快樂,莫過於隨心所欲地學自己想學的,做自己想做的,玩自己想玩的。常言道,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做一個收藏愛好者或收藏鑒賞家曾經是我的夢想。因爲“乘物以遊心”,收藏的是文化,積累的是財富,陶冶的是情操,欣賞的是藝術。因此,我走進了收藏。收藏,讓我學到了想要學的知識。收藏,讓我做了想要做的事。收藏,讓我玩上了品位與時尚。收藏,讓我時常有一種知足感。收藏,讓我面對浮躁時代、選擇了把握自己、平衡人生的趣事。收藏,讓我創造了一塊具有高品位的業餘文化活動空間。收藏,讓我跨進了玉文化殿堂的大門。收藏,讓我在不經意間成爲了持寶人。收藏,讓我對提升人生境界有了更高的追求。收藏,讓我在人到中年拐點之時選擇了一件豐富人生的愉悅之事。




青白玉螭紋獸面紋戈  16.5cm  2011年估價 0.1m


 


  我認爲,作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公民,憑藉自己的知識、眼力和財力,把已經流向社會和市場的珍貴文物收藏起來,這是保護文物的一種正當行爲和責任意識的體現。這些藏品今天保管在我們手中,最終都還是屬於中華民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璽迷 - 美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